箱式淬火加热炉定制款:STR RXF1008080-12D
箱式淬火加热炉定制款:STR RXF1008080-12D
该定制款箱式淬火加热炉是一种间歇式、高均温、可控气氛兼容的周期作业炉,炉膛呈箱形,前部设升降或平移炉门,可配置淬火槽与快冷系统,适用于碳钢、合金钢、工具钢、模具钢、不锈钢、球铁及部分有色金属的淬火、固溶、退火、正火、调质等热处理工艺。本炉采用全纤维节能炉衬、高电阻合金或硅碳棒加热元件、PID+SCR 功率调节、三温区独立控温。
三、工作原理
加热:0Cr27Al7Mo2 或 Fe-Cr-Al 电阻带/丝布设于炉膛两侧、底部及炉门内侧,三相星形接线,SCR 移相调功,PID 根据主控热电偶与设定曲线比较后输出 4–20 mA 信号,实现 ±1 ℃ 恒温。
均温:三温区独立闭环,热风循环风机(可选)使炉温均匀度 ≤ ±3 ℃(GB9452 检测九点法)。
保护:通入氮气
淬火:炉门开启 <6 s,料车自动前移 1.2 m,工件浸入盐槽/油槽/水槽,淬火槽搅拌器变频调速,实现 >30 ℃/s 冷速,硬度均匀性 HV30 差 ≤ 30。
项目 | 指标 |
---|---|
有效工作区 | 1000 mm(L)× 800 mm(W)× 800 mm(H) |
额定温度 | 1200 ℃(长期 1150 ℃) |
炉温均匀性 | ≤ ±3 ℃(1050 ℃ 九点法) |
升温速率 | 空炉 0–1050 ℃ ≤ 60 min,满载 ≤ 90 min |
控温精度 | ±1 ℃ |
额定功率 | 120 kW(三温区 40 kW×3) |
电源 | 380 V±10%,50 Hz,三相,PE |
加热元件接法 | Y/△ 可切换,SCR 调功 |
炉膛冷态真空度 | -0.08 MPa(选配真空系统) |
气氛 | 氮气 |
最大装载量 | 1500 kg(含料盘) |
炉门开启方式 | 电动升降+手动快开双重保险 |
淬火介质 | 快速淬火油、水、PAG、盐浴(可选) |
外形尺寸 | 2800×2200×2600 mm(不含电控) |
重量 | ≈ 4.8 t |
能耗 | ≤ 380 kWh/t(以 45 钢 950 ℃ 淬火计) |
五、可增选配置
真空脉冲系统:机械泵+罗茨泵,极限真空 10 Pa,脉冲回充 N? 洗炉 3 次。
氧探头+碳控仪:碳势 0.15–1.3 %CP,精度 ±0.02 %CP。
氨气/丙烷渗氮、氮碳共渗模块。
自动升降料车+液压/链式淬火升降台,升降速度 0–20 m/min 变频可调。
机器人第七轴接口,实现自动取放料。
冷却水恒温系统:闭式冷却塔,进水 ≤ 25 ℃,流量 15 m3/h。
烟雾净化+冷凝回收系统,满足 GB16297 二级排放。
六、结构特点
炉壳:外框 10 mm Q235B 折弯型钢,表面喷砂 Sa2.5+耐铝粉有机硅耐高温漆 200 ℃,长期使用不剥落。
炉衬:
内侧:25 mm 日本三菱 1600 级真空成型陶瓷纤维板,耐温 1400 ℃,导热 ≤ 0.18 W/(m·K)。
中层:40 mm 1260 级纤维毯压缩 25 % 安装。
外层:轻质高铝砖 60 mm+硅钙板 10 mm 保温,总厚度 135 mm,空炉表面温升 ≤ 35 ℃。
炉口与炉底:轻质高铝砖 与莫来石砖,坚固耐用
加热元件:
材质 0Cr27Al7Mo2,Φ5.5 mm 冷拉到 Φ4.2 mm 再绕成波纹型,表面涂覆纳米 A2O3保护层,寿命 ≥ 12000 h。
布置:两侧墙陶瓷挂钩固定,底部隐埋式,炉门内侧 U 型悬挂,可随炉门一起打开,保证开门后炉膛温度跌落 <30 ℃。
炉门:
双层 8 mm 304 不锈钢水冷框,内部迷宫式导流槽,进出水口径 DN25,水压 0.2–0.4 MPa,冷却水流量 1.5 m3/h。
耐火纤维可拆卸模块,每块 300×300×25 mm,带不锈钢锚固件,可单块更换 ≤ 5 min。
四点锁紧手轮+电动推杆双重压紧,炉门倾斜 3° 自压紧密封,保证 1050 ℃ 正压 5 mbar 不漏火。
电控:
柜体 IP54,威图 PS 并柜,主回路采用施耐德断路器+西门子 SCR 模块,每路 160 A 带快熔。
控温表:厦门宇电,30段程序,自带 PID 自整定、超温报警、断偶报警、加热器接地检测。
安全:炉门开启→自动切断主加热,风机延时 15 min 后关闭,防止元件过热。
料盘:
材质 5Cr28Ni48W5 耐热铸钢,壁厚 25 mm,可叠 3 层,单盘寿命 ≥ 18 个月。
底部三排 V 型导流槽,减少淬火变形。
使用注意事项(含加热元件)
首次烘炉:
200 ℃ 保温 8 h,400 ℃ 8 h,650 ℃ 8 h,900 ℃ 4 h,升温速率 ≤ 50 ℃/h,彻底排除纤维吸附水分,防止元件“氢脆”断裂。
加热元件操作:
禁止 400–700 ℃ 区间长期运行(脆性敏感区),若工艺需要,应快速通过(>20 ℃/min)。
每班检查一次元件接线端子,发现氧化发绿立即停电打磨并涂导电膏。
不得超载 110 % 功率运行;冷炉启动采用阶梯限流,前 30 min 功率 ≤ 50 % 额定。
炉门高温开启:
1050 ℃ 开门前确认炉膛压力为微正压(指针为0),防止空气倒吸烧损元件。
开门时间 ≤ 6 s,若因机器人节拍需频繁开门,请加装炉门火焰帘+氮气幕。
气氛安全:
通甲醇前炉温必须 >760 ℃,防止裂解不完全积碳短路。
每月校准氧探头一次,使用 1 % 和 5 % 标准氧浓,误差>±2 mV 需更换。
淬火介质:
油温 ≤ 80 ℃,含水量 <200 ppm,每半年送检闪点、酸值;油槽设 110 ℃ 温度开关,超温自动停机并报警。
冷却水:
进水压力 0.2–0.4 MPa,回水温度 ≤ 40 ℃,防止炉门密封圈老化;冬季停机必须吹扫残余水,避免冻裂。
定期维护:
每周吹扫电控柜过滤棉;每月检测炉壳接地电阻 ≤ 4 Ω;每季度做一次 SAT(系统精度测试),记录保存 5 年。
人员防护:
炉门正面 3 m 设安全围栏,配备面部防护罩、耐高温手套、灭火毯;淬火油槽旁放 35 kg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2 具。